回轉支承潤滑操作
發布時間:2025年6月24日 回轉支承
回轉支承(Slewing Ring)是一種大型滾動軸承,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如起重機、挖掘機)、風力發電、港口機械等設備中,
用于支撐旋轉部件并傳遞載荷。其潤滑操作直接影響使用壽命和運行可靠性。以下是回轉支承潤滑的詳細操作指南:
一、潤滑的重要性
減少摩擦與磨損:
滾動體與滾道之間的潤滑膜可降低摩擦系數,避免金屬直接接觸導致的磨損。
延長使用壽命:
良好的潤滑能防止銹蝕、疲勞剝落和早期損壞。
提高運行穩定性:
均勻潤滑可減少振動和噪聲,確保設備平穩運轉。
適應惡劣環境:
在粉塵、潮濕或溫差大的環境中,潤滑可有效防止污染物侵入和腐蝕。
二、潤滑方式選擇
根據回轉支承的尺寸、轉速、工作環境和密封性,選擇合適的潤滑方式:
潤滑方式 適用場景
手動潤滑 小型設備或低速、間歇運轉的設備(如小型起重機)。
自動潤滑系統 大型連續運轉設備(如風力發電機、港口起重機),需定時定量潤滑。
油脂潤滑 大多數常規工況,密封性較好的回轉支承。
油浴潤滑 高速、重載或高溫環境,需持續散熱(如大型回轉窯)。
固態潤滑 特殊環境(如真空、極端低溫),使用潤滑脂或潤滑油受限時。
三、潤滑操作步驟
1. 準備工作
工具與材料:
潤滑脂槍、加油嘴、清潔布、煤油或專用清洗劑。
符合要求的潤滑脂(如EP極壓潤滑脂、高溫潤滑脂)。
安全檢查:
停機并切斷電源,確保設備完全靜止。
穿戴防護手套和護目鏡,避免油污或異物進入眼睛。
清潔表面:
用煤油或清洗劑清除回轉支承表面的油污、灰塵和雜質。
重點清理加油孔、排油孔和密封件周圍。
2. 檢查現有潤滑狀態
目視檢查:
觀察潤滑脂是否干涸、變質(如發黑、結塊)或被污染(如混入灰塵、水)。
手動測試:
緩慢轉動回轉支承,感受阻力是否異常增大或有無卡滯現象。
3. 補充或更換潤滑脂
找到潤滑點:
通常在回轉支承的內圈或外圈設有加油孔和排油孔(位置參考設備手冊)。
加注潤滑脂:
使用潤滑脂槍通過加油孔注入潤滑脂,直至舊脂從排油孔排出。
注意:
填充量一般為滾道空間的30%~50%,避免過量導致攪拌阻力過大。
高速運轉的設備需使用低黏度潤滑脂(如ISO VG 150~300)。
替換舊脂:
若舊脂已嚴重變質,需徹底清除后重新加注新脂。
清除方法:用煤油清洗滾道,壓縮空氣吹干,再注入新脂。
4. 密封檢查與維護
檢查密封件:
檢查回轉支承的密封圈、O型圈是否老化、破損或移位。
若密封失效,需更換新密封件,防止污染物侵入。
涂抹防銹脂:
在暴露的金屬表面薄涂一層防銹脂,防止潮濕環境導致銹蝕。
5. 試運轉與檢查
空載試運轉:
重新啟動設備,空載低速運轉10~15分鐘,觀察回轉支承是否平穩。
檢查是否有異常噪聲、振動或泄漏。
溫度監測:
運行一段時間后,用紅外測溫儀檢測回轉支承外殼溫度。正常溫度應低于80℃,若過熱需停機排查原因(如潤滑不足、過載)。
四、潤滑周期與維護計劃
工況 潤滑周期 維護內容
常規作業(每天8小時) 每50~100小時檢查一次,每500小時補充潤滑脂。 檢查潤滑脂狀態,補充或更換;清潔密封件。
高負荷或惡劣環境 每20~50小時檢查一次,每200小時補充潤滑脂。 增加檢查頻率,定期清洗滾道并更換密封件。
長期停機(超過1個月) 每1個月啟動一次,空載運轉10分鐘。 補充潤滑脂,防止銹蝕和潤滑脂干涸。
五、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潤滑脂泄漏
原因:密封件老化、加油過量、外殼變形。
解決:更換密封件,控制加油量,檢查外殼強度。
回轉阻力大
原因:潤滑脂不足、滾道污染、軸承磨損。
解決:補充或更換潤滑脂,清洗滾道,檢查軸承間隙。
異常噪聲或振動
原因:潤滑不良、滾道損傷、安裝誤差。
解決:檢查潤滑狀態,修復滾道損傷,重新校準安裝。
潤滑脂變質
原因:高溫氧化、水污染、雜質混入。
解決:更換耐高溫或防水潤滑脂,加強密封防護。
六、注意事項
潤滑脂選擇:
根據轉速、溫度、載荷選擇合適潤滑脂(參考設備手冊或咨詢供應商)。
常見的潤滑脂類型:
普通鋰基脂:適用于一般工況(溫度-30℃~120℃)。
高溫脂(如含PAO合成油):適用于高溫環境(>150℃)。
EP極壓脂:適用于重載或沖擊載荷。
避免混合使用潤滑脂:
不同品牌的潤滑脂可能不相容,混合使用會導致性能下降。
保持清潔:
潤滑前確保滾道和加油孔無灰塵、鐵屑等雜質,否則會加速磨損。
記錄維護數據:
建立潤滑維護檔案,記錄每次潤滑的時間、用量、檢查結果,便于追蹤問題。
七、總結
回轉支承的潤滑操作是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通過選擇合適的潤滑方式、定期檢查與維護、規范操作流程,可以有效減
少磨損、延長壽命并降低故障率。對于大型或特殊工況設備,建議制定詳細的潤滑計劃,并結合設備制造商的推薦進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