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N軸承套圈內外表缺點要素及處理辦法
發布時間:2022年9月21日 NTN
NTN軸承套圈內外表缺點要素及處理辦法
NTN軸承作為機械設備的重要零部件之一,作業時對軸承外表具有較高的要求,比如說光潔度、強度和耐磨性,這就會涉及到軸承材料與軸承加工工藝,如NTN軸承套圈內外表出現麻點、凹坑裂紋等缺點會嚴峻影響到軸承的作業功能。下面中華軸承網(簡稱:華軸網)依據對軸承知識的了解,舉出相關軸承套圈加工進程中常見的一些外表缺點實例,以及對此缺點做出相應的辦法。
1、NTN軸承套圈內圈外表缺點舉例
NTN軸承套圈生產進程中,需求對軸承套圈進行鍛造加工,而軸承套圈鍛造加工中,發現軸承圈內壁有裂紋、凹坑等缺點,這種缺點引起軸承作廢率很好。
2、NTN軸承套圈內圈外表缺點剖析
1)成分剖析
對于缺點NTN軸承套圈進行成分反剖析。
2)氣體剖析
此軸NTN承套圈的材質運用的是GCr15圓鋼,GCr15圓鋼在鍛煉時通過RH真空脫氣處理,追溯缺點產品出廠氣體查驗記錄,查驗合格。對缺點產品制樣進行氣體剖析。由此可見該缺點非皮下氣泡缺點。
3)金相剖析
通過金相剖析發現,在凹坑和裂紋缺點鄰近無大顆粒攙雜物,均有氧化鐵皮存在,缺點處脫碳層完整。其間裂紋缺點處皮下還存在多條類似裂紋,裂紋內均有氧化鐵皮存在。由此能夠判斷該缺點在加熱前發生,屬原材料缺點。
可見,該類缺點悉數發生于內外表結合軸承圈鍛造工藝和金屬塑性原理,斗膽地判斷該缺點為圓鋼外外表缺點在鍛孔進程中跟著金屬變形延伸到軸承圈的內外表處,因為內外表加工余量較小,在磨削進程中沒有鏟除掉暴露在外表,形成零件作廢。為了驗,證該觀念的正確性,特進行模擬試驗驗證。
3、模擬試驗剖析
1)試驗目的
驗證NTN軸承套圈加工時,圓鋼外外表的一些缺點如裂紋、麻點、凹痕等是否會在沖壓進程中向圓鋼毛坯橫截面移動,并在沖頭的沖壓下進入軸承圈內外表邊際及以下部位,導致產品不合格。
2)試驗設計
通過和用戶技術人員交流,確定了鍛造進程中的壓縮比、原材料尺寸、毛坯、沖頭號關鍵參數(表3)和加工工藝。使用現有資源制作了模具、沖頭號試驗,工具。
3)試驗進程
a、符號試樣
切取1個試樣,試樣為直徑50mm的GCrl5圓鋼,試樣高度55mm。在試樣端面和外表加工環形凹槽,便于試驗時調查環形凹槽的位置移動狀況,如圖3所示。
b、試驗進程
為了保護設備,箱式電阻爐升溫至850°,放入試樣后保溫30min。準備好初鍛模具和頂鍛試驗機,放入試樣進行沖壓,待試樣冷卻后取下。將圓柱形試樣再次加熱,運用沖頭和鍛孔模具進行鍛孔。完結沖壓試驗后,將試樣切開剖面調查。
c、試驗結論
初鍛試驗后,圓鋼外表的環形符號悉數上升于初鍛零件上外表處。
鍛孔試驗后,環形符號在沖頭巨大壓力下,有向內孔邊際歪斜移動的痕跡。
在試樣的邊際發現1條細微裂紋,該裂紋原處于試樣外表符號的下方,現已移動至試樣端面的上方。假如該裂紋出現在靠近試樣端面的位置,就有可能移動至NTN軸承圈內邊際處。
受設備限制,本次試驗運用500t液壓頂鍛試驗機替代客戶的沖壓設備,遠小于客戶運用的空氣錘的沖擊力,理論上因為沖擊力的添加金屬活動性增大,環形符號向內孔邊際歪斜移動的痕跡會愈加明顯。假如圓鋼外外表存在裂紋、劃傷、凹坑、麻點、攙雜等缺點,熱變形進程中在沖擊力的效果下,會活動至軸承圈內外表邊際,在后續磨削進程中暴露在外表形成零件作廢。
4、改進辦法
1)供方提升圓鋼外表質量,外表不該有裂紋、劃傷、麻點和攙雜等缺點,如有上述缺點應及時鏟除。
2)目前毛坯軸承圈外外表的加工余量為0.6mm,在磨削進程中外表缺點悉數被鏟除,未發現外外表缺點;內外表的加工余量為0.3 mm,應添加磨削加工余量,將內外表的缺點鏟除。
3)軸承圈在初鍛進程中悉數選用自由鍛工藝。在設計進程中,依據各零件的鍛孔尺寸,在滿足零件壓縮比的基礎上,使用體積不變原理,用φ55mm或φ52mm的圓鋼替代φ50mm圓鋼,避免圓鋼外外表金屬在熱變形進程中流入內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