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滾子軸承套圈表面小孔的構成原理
2023-02-14
發布時間:2023年2月14日 交叉滾子軸承
交叉滾子軸承套圈表面小孔的構成原理
交叉滾子軸承套圈表面小孔的構成機理是軸承的金屬表面鈍化膜受損之后,其表面處于活性溶解狀況,此刻假如遇到必定濃度的電解質溶液,電解質溶液中的侵蝕性陰離子(如Cl-)會受活性的金屬表面陽離子作用而發生電搬遷,富集于金屬陽極表面,引起金屬電極的腐蝕電位升高;當金屬陽極腐蝕電位高到必定程度,到達構成腐蝕核的臨界值,陽極初步溶解,陽極電流急劇增大,一起在金屬表面構成凹坑。
這是一個不可逆反響,又因為表面的洼陷阻滯了陰離子(Cl-)和金屬陽離子的向外渙散,凹坑內繼Fe的陽極溶解反響之后,又進行了Fe2+的水解反響(可逆反響),使得孔內H+的濃度增高,一起離子的電搬遷進程也增加了孔內陰離子的濃度。假如陰離子為Cl-,這就相當于跟著腐蝕孔的發展,不斷向孔內增加HCl溶液相同。
上述進程不斷循環,腐蝕坑不斷加深,構成小孔腐蝕。鈍化膜受損的原因是因為交叉滾子軸承金屬表面存在化學或物理性質的不均勻性,例如較大的成分動搖、非金屬夾雜、異物粘附、機械損害、氧化膜裂隙等等,使得表面鈍化膜可能被損壞。